民进党当局下架螺蛳粉,岛内民众:吃!囤!******
中新网1月18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源自广西的螺蛳粉味道独特,受到许多台湾民众的喜爱。但近日某款螺蛳粉因包装上印有“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四舍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相关文字,在岛内引起争议。
在岛内引起争议的螺蛳粉包装。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台当局要下架螺蛳粉
台网友:真的蛮无聊的
台当局经济主管机构声称,目前并未开放大陆制“螺蛳粉”食品进口,坊间出现“螺蛳粉”贩售,已涉及违反进出口等有关法令,并要求电商及实体店全面下架。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爆网友热议。不少岛内网友批,政府官员该做的不做,只会拿这些小事大作文章、搞意识形态。
台湾网友评论还有网友表示:“真的蛮无聊的,食物也要算统战,馄饨面,炒饭要不要禁一下,脑残”“有被害妄想症吗?”“便利商店架上有的东西 原来是禁止进口?”“所以禁的标准是什么?要判死刑也要给理由啊”“大陆的包装也是这样啊,前几年的土味情话”“土味情话的梗好几年了,对象也不是台湾”“我在北美买包装也是印这样”“事实可见谁才是玻璃心”。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也痛批,因为你们杯弓蛇影,一声令下,大家看到没有政绩,就开始意识形态严查,旅客进来翻箱倒柜,看里面有没有螺蛳粉,禁这个、禁那个,结果意识形态影响生计,政府再来纾困,这是什么逻辑?因为意识形态要付出多少代价?
岛内民众:好吃当然要囤
而针对网络卖家出售的“魔芋爽”、“黄飞红麻辣花生”等大陆零食,台当局经济主管机构官员说,“魔芋爽”因在岛内没有竞争,曾经有准许厂商项目进口,但要了解卖家是否有申请准许;至于“黄飞红”花生,则因台湾本地也产花生,因此花生未开放项目进口,也会提醒厂商下架。
不过,在经济主管机构宣布螺蛳粉全面下架后,岛内知名电商上第一名的热门商品为螺蛳粉,第二名为“魔芋爽”,显示网络上已出现“囤货潮”。
此外,有台媒报道,台北市广州街一间知名螺蛳粉店家17日生意爆棚,店家忙到分身乏术没空受访,堂食与外送人员人潮不断。
现场排队民众则直言,只要东西好吃,哪里进口他们才不管,更痛批下架进口螺蛳粉的当局是“弱智政府”。
深化京港合作、运用绿色投资 政协委员为“绿色北京”支招******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刘文曦 杜燕)深化京港绿色金融合作、运用绿色投资“组合拳”、发展绿色建筑……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北京市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从发挥京港优势资源,促进两地金融深度合作的角度,为建设绿色北京建言献策。他建议,首先要发挥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优势,为北京连通国际绿色投融资市场。香港位列全球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连通世界金融市场,汇聚世界领先的绿色金融评估认证机构和国际投资者,可以作为北京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投融资平台。 他谈到,京港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为绿色金融国际标准的发展做出中国贡献。北京可以借助香港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完善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领先的绿色金融机构和人才资源,进一步深化京港绿色金融合作。 廖宜建认为,未来,京港两地可以自愿碳减排交易为抓手,就共建国际化碳交易市场开展更多交流。通过联合成立国际化碳交易市场研究小组,邀请两地政府、智库、交易所、金融机构等定期沟通,尝试制定京港共建国际化碳交易市场方案,助力“绿色北京”战略,支持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杜燕 摄来自教育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从绿色投资和环境保护税收的角度建言绿色发展。李旭红建议,应该用好绿色投资的“组合拳”。通过商业金融、专项财政资金、地方专项债以及政策性金融等多元化的投资工具组合助力生态恢复、保护自然资源、发展绿色产能并打造人与自然融合的便民设施,提高绿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形成国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及北京民众青睐的绿色宜居国际大都市。同时,可加强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解决基本性环境保护问题,并使环境保护税与资源税、消费税等其他税收政策建立协同效应的基础上,着重利用现有的税制促进碳减排,构建绿色友好环境。 李旭红举例称,在企业所得税中,可加大对企业减碳技术投入的税前扣除优惠力度。同时,通过适度的地方财政补贴以及加大地方税的调节,以促进减少碳排放及增强绿色消费行为,关注碳税的发展动态,并构建“绿色低碳”的地方税收体系,助力北京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自无党派人士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副总经理李持缨从绿色建筑的角度建言。李持缨表示,北京保障房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推动装配式实施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努力向首都民众提供节能、绿色、低碳、宜居的高品质保障性住房。 李持缨指出,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实施效果方面主要有两项成果。一是装配式建筑节能降耗和减少用工效果明显;二是提高建造效率、提高房屋质量。未来,应坚持顶层设计,推动工业化建造理念认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装配式建筑落地实施;推广建筑师负责制工程总承包模式,完善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完)
|